EN 教师服务大厅 学生服务大厅 旧版官网
Cooperation & Exchange

典型案例

校企协同共建数字经济学院

日期:2024年11月22日 14:02
浏览量:

专业融合助力学子成长成材

一、实施背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进程不断加快,区域产业发展由低端向中高端快速升级并促进产业新体系加速形成,给高职院校带来了一系列新课题、新任务、新挑战。从外部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存在着结构、质量、水平等方面不平衡、不适应的矛盾;从内部看,高职院校虽然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经过了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但吸引行业企业参与办学、校企精准对接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产”与“教”、“校”与“企”之间“两张皮”的现象依然存在,校企联合研发和技能培训也没有落地生根,这些都成为制约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痛点与瓶颈。

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正式发布。文件中提到“支持职业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培训、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因此在问题和需求的双重导向下,为促进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应引导企业深度参与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多种方式参与学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充分发挥企业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二、主要做法

(一)校企共建数字经济学院

工商管理系与山东网商集团共建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校企双方联合招生、专业共建、师资共培、资源互补、成果共享,打造集创新形象展示、专业共建共管、特色教学改革、实训环境创新、就业创业孵化于一体的人才培养综合平台。

双方依托现有共建的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和跨境电商生产性基地,进一步探索合作模式、拓展合作途径、丰富合作内容、优化合作配制、创新合作机制、提升合作层次,以培养具有“社会责任、国际视野、实战能力、创业精神”的电商精英和高端创业人才为己任,以混合所有制方式共建数字经济学院。数字经济学院以电子商务及其上下游产业链的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为特色,联合京东、苏宁、顺丰、天猫、阿里等知名企业,紧密对接传统企业向“互联网+电商”转型升级需要,搭建1(数字经济学院)+N(企业)育人格局,着力打造电商应用创新、平台操作运营与维护等方向的电子商务专业及跨境平台运营与管理方向的国际商务专业。

(二)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

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内容融入企业岗位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通过与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教师充分研讨,围绕电子商务客服、美工、运营推广等相关职业岗位,推进以项目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构建预设性课程、成长性课程、形成性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

图1 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现场

双方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共同制定课程标准,明细如下:

课程标准明细表

序号

课程名称

备注

1

《网店美工》


2

《新媒体运营实战》


3

《电子商务基础》


4

《视觉营销设计基础》


5

《网店运营推广》


6

《短视频剪辑与制作》


7

《互联网思维与应用》


8

《电子商务实务》


9

《新媒体创意与策划》




(三)特色化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双方的沟通,采用特色化的项目制教学—TBES教学模式,即TRUE BUSINESS ECOSYSTEM教学模式,是指真实商业生态系统下的项目制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分为项目筛选、项目导入、课程附着、目标达成、实习就业。模式中,学生培养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第一学年),理论及技能储备阶段:整体强调“学”,任务驱动。重点完善知识的“静态结构”到“动态转换”。此阶段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完整的知识及技能应用体系,掌握项目运行中常用知识点的应用。

第二阶段(第二学年),真实项目实训阶段:整体强调“习”,真实项目及案例驱动。重点保证项目及案例项目的完整性。此阶段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应具备项目思想,能够根据项目分工完成工作任务,具备企业相关岗位的技能要求。

第三阶段(第三学年),就业实习阶段:整体强调“就业、学做结合”,岗位驱动。重点保证就业出口,对应岗位初级人才。此阶段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成为产业和企业所需人才。此阶段主要针对产业的岗位需求,针对性非常强的项目进行强化实训。

TBES人才培养模式将产业需求与专业设置、职业标准与课程容、教学过程对接,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对接。




2 TBES图

(四)双方师资培训及交流

校企双方定期组织师资培训,通过研讨会、企业参观等形式为打造双师型人才做好基础。

1、校企联动座谈

针对专业学科知识,企业方选派企业专家(包括京东、阿里、亚马逊、韩都衣舍等知名企业专家),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的提升,同时结合企业用人要求与市场发展情况,对本学科前沿领域与学科热点与本校教师进行深入座谈,共同提升,从而更好的为学生进行教育。

图3 “双师型”骨干师资新媒体研修班

2、在岗提高培训

岗位培训坚持“三为主、四结合”的原则,即业余、自学、短训为主,培训与教科研相结合,分散自学与集中面授相结合,校内培训与企业实训基地培训相结合,传统的课堂与现代化媒体技术传播发动更多的教师参与,保护和激发教师积极性,引导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

图4 企业参观调研

(五)就业创业升学多渠道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有效推动“校企人”三方互动,通过运用国家鼓励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引导,鼓励即将毕业的同学到渠道学习与实习,有效通过“跟企、自主、创业”三种形式择业就业;对于升级的同学,采取“以项目为杠杆,以学生为主体”的效果教育,达到以实效促学习;对于新生,则采取“理论深化,兴趣强化,实践变化”等形式引导教育,巩固学生德智体的同时,进行职业教育的深层次潜力推进。

1、双创教育

数字经济学院为学生及创业团队提供网商创业平台,提供政策、资金、技术、服务支持。引进小微企业科技研发企业,开创“无人便利店”运营模式,提升各项优惠措施,培育创业项目,开展创新创业孵化,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省劳职院创业孵化器。成立项目运营团队,全面开展创业能力培训、创业项目孵化和创业成果转化。建设期内,力争申报省级创新创业基地、省级创客空间,力争把我校合作模式打造成全省示范型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校企一体化办学示范专业及产教研一体的科技园区。

2、就业选择多样化

数字经济学院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为学生提供多样性的选择空间。数字经济学院引企入校,包括互联网电商行业企业(如阿里巴巴、百度、网易、天猫、菜鸟物流网络等各大电商及物流平台企业)、电商平台应用企业(主要为阿里巴巴国际站、速卖通、敦煌网等跨境电商平台的应用企业)。大型合作企业可以为校企合作平台提供大量的电子商务资源及品牌支撑,中小型电商企业可以为校企合作平台提供真实并可落地的电商项目。学生在企业导师、大学教师“双导师”指导下,亲力亲为的完成电商项目。学生在校期间不仅仅培养了工作能力、夯实了理论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团队意识及创新创业能力。

三、成果成效

数字经济学院打破了校企合作壁垒,通过将来自产业的理念、技术、资源整合输送给高校,通过产业学院、专业共建、实验室共建等模式,携手工商管理系共同培养数字经济时代下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一)在校期间企业跟岗实习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每一年级学生在第5学期组织校外跟岗实习,为期10周,通过组织校内双选会,由企业和学生双向选择。课程和实训结束后赴名企工学结合,让学生在企业和岗位中实践,增加学生工作经验,开阔学生行业眼界,提升创业就业竞争力。

(二)就业

就业情况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2018级毕业生共计47人,全部已经就业,实现综合就业率100%,其中优质就业(升学、参军、网签等)占比为100%,留济率(留威率等)为35%,学生对口就业率高,校企合作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和认可。

(三)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以共建数字经济学院为基础,校企共同组建社会服务团队,积极服务于山东数字经济产业建设。为企业提供社会服务的方案,搭建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性技术研究的平台。

仅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共计服务本地企业2家,承接企业培训2次,社会培训1次。

四、经验总结

(一)政策保障

1、国家层面的政策保障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等文件。

2、山东省相关政策规定

2019年山东省发布《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实施意见》,2020年9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了“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系列发布会,山东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学校、企业“双向赋能”。

3、学院领导积极主动作为,为校企合作保驾护航

着力营造校企合作的大环境。着力构建产学融合的长效机制,着力为校企合作搭台站台。伴随着山东省职业院校办学质量考核高度重视校企合作的相关工作,学院坚持定期召开行业、企业、学校联系会议,统一思想,增添举措;定期调研,为各专业的校企合作排忧解难,增添信心。

(二)存在不足

工商管理系与网商集团共建的混合所有制学院,目前二级学院建立时间短,了解与沟通不足,双方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与方案、跟岗顶岗实习等方面仍然有很大的完善和改进空间。

(三)下一步规划

1、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人工智能、5G时代的到来,传统商贸流通业诸多领域正面临颠覆和巨大挑战,专业调整滞后于产业链变化,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发展需求侧之间矛盾问题突出,通过二级学院建设和现代学徒制试点,提升专业群对接产业链吻合度,进一步创新校企协同长效体制机制,全面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2、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过系统科学设计通用通识课程、专业群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及职业拓展课程,解决现有专业课程体系难以适应产业岗位需求及学生职业能力发展需求的问题,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3、进一步发挥校企双方的智力与资源优势,提升混合师资团队的教科研实力及综合职业能力。通过多措并举、加大经费投入及政策支持力度等措施,不断提升校企师资的实力水平。

©版权所有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 鲁ICP备05018601号
  • 长清
    校区

    长清大学科技园区海棠路800号

    邮编:250354

  • 槐荫
    校区

    济南市经十路23266号

    槐荫管委会:0531-87196309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